胃痛的癥狀、主治原則及飲食宜忌(一)

來源: 菜瓢谷 發(fā)布時間: 2013-02-18 10:09:27 瀏覽: 8424



【癥狀】

    所謂胃痛,在中醫(yī)上又稱為“胃脘痛”。根據(jù)中醫(yī)學理論分析,胃痛一般可分為寒性胃痛、食積胃痛、血淤胃痛、陰虛胃痛、氣滯胃痛、熱性胃痛、氣虛胃痛。其各自癥狀主要表現(xiàn)為:

    寒性胃痛患者往往感到胃部厥冷,或受寒即發(fā),或遇寒痛劇,或泛吐清水,喜暖喜熱,或四肢發(fā)涼,舌苔白。

    食積胃痛又稱傷食胃痛的患者,暴飲暴食,飲食自倍,胃氣受損。

    血淤胃痛尤其常見于潰瘍患者,多因血行不暢、胃絡淤阻所致。往往胃脘刺痛,疼痛有定處而拒按,食后更加明顯。

    陰虛胃痛的患者,多表現(xiàn)為胃部嘈雜疼痛,反酸水,口常覺干,舌苔少或無舌苔。

    氣滯胃痛的患者常常感覺胃部脹痛,并常連及兩脅,發(fā)怒生氣后痛甚,噯氣頻作,舌苔薄膩。

    熱性胃痛患者,常感覺胃部有火燒灼熱感,或痞脹飽滿感,有時伴有口苦口干,或口臭,舌苔發(fā)黃。

    氣虛胃痛的患者,表現(xiàn)為胃脘隱隱疼痛,按之痛減,進食后疼痛可緩解,饑餓則痛發(fā),舌淡苔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