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瓢谷 >> 飲食習慣 >> 烹飪類 >> 正文

豬肉的每個部位適合怎么烹飪

來源: 菜瓢谷 發(fā)布時間: 2015-04-16 19:01:01 瀏覽: 10049


【頭尾部分】

    日常生活中豬肉頭尾的做法通常就那幾種:醬制、紅燒、煮制等。

    1.豬頭:最常見的吃法有:鹵制豬頭肉、扒豬臉等。

    2.豬尾巴:常見的也是鹵制的做法。

【前腿部分】

    1.上腦:在背部靠近頸的位置,肉質(zhì)鮮嫩,瘦里夾肥,很適合炸、熘、燉、燜或者糖醋。

    2.夾心肉:在前槽、頸和前蹄膀的中間位置,這部分肉有老筋,有很強的吸水性,非常適合做餡、肉丸子等。

    小排骨也屬于夾心肉,小排骨可以做成“糖醋排骨”、“椒鹽排骨”等美味菜肴,也可以做成排骨湯;而大排骨,則多是燒烤、紅燒、油炸等做法;小排骨的下面通常有一長條瘦肉,叫做“梅子肉”,適宜做餡料或是肉丸子等。

    3.前蹄膀:這部分肉皮厚筋多,膠質(zhì)含量多,適合紅燒、清燉等做法,比如紅燒豬蹄等。

    4.頸肉:就是我們通常說的“血脖”、“槽頭肉”,這部分肉老質(zhì)差,且肥瘦不分,多用于做餡料。

    5.前腳爪:其實就是豬蹄,豬蹄只有皮、筋、骨,并沒有肉,只有削去蹄殼才能進行烹制食用。豬蹄的常規(guī)做法是:紅燒、醬制、煮湯或是做成凍等。前腳爪的蹄筋沒有后腳爪的好。

【方肉部位】

    1.脊背:我們常吃的里脊就是屬于脊背,當然,它還包括外脊、大排骨。大排骨筋少肉嫩,適用于炸、煎、烤等烹飪方式。外脊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“通脊”、“硬脊”、“扁擔肉”,這些都是比較嫩的部位,適用于炸、爆、炒等烹調(diào)方式。里脊肉的質(zhì)地細嫩,適合爆、熘、炸、炒等烹調(diào)方式,比如我們常吃的糖醋里脊。

    2.五花肋條:肥瘦肉有規(guī)則地間隔排列,呈現(xiàn)出五花三層,適用于煮制、紅燒、粉蒸、燉、燜等,比如紅燒肉。

    3.奶脯:就是我們通常說的“肚囊子”,在方肉下面的豬腹的位置。這部分肉質(zhì)量較差,皮通常用來做豬皮凍,肉用來煉油(豬油)。

【后腿部位】

    1.臀尖:也就是豬臀的上部位置,這部分都是瘦肉,而且肉質(zhì)細嫩,可以用來代替里脊肉,適用于爆、熘、炸、炒等烹調(diào)方式,炒菜時所選擇的豬肉通常選的就是這個部位。

    2.坐臀:后臀上方緊貼著肉皮的一塊長方形的肉,這部分肉肉質(zhì)較老,肉絲較長,一用于煮、醬、炒等烹調(diào)方式。

    3.外檔:我們通常稱作“后腿肉”、“彈子肉”,前部分的瘦肉肉質(zhì)較嫩,可以用來代替里脊肉,多用于炒、炸、爆等烹調(diào)方式。

    4.后蹄膀:這部分的肉肉質(zhì)堅實,可以選擇紅燒、清燉等烹調(diào)方式。

    5.后腳爪:腳爪需要削去蹄殼,多用于醬、煮或制凍。